在何方看來,每個人都和自然有著某種關聯(lián),“打動你的東西就像一把鑰匙,能打開自然的大門,讓你對大自然產(chǎn)生依戀和熱情?!睂λ齺碚f,這把鑰匙就是鳥類。

 

在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(chǎn)構成要素之一的天壇公園,有一群特殊的“游客”,他們不像普通旅行團一樣戴著小紅帽,而是掛著望遠鏡或者相機,繞開熙熙攘攘的人群,靜靜觀察遠處跳躍的鳥兒。


這是由“自然之友”野鳥會組織的公眾觀鳥活動。作為“導游”,野鳥會初級領隊何方不會舉著小旗,她手里拿著的是一張鳥類調(diào)查表。沼澤山雀8只、紅嘴藍鵲1只、黃腰柳鶯1只……調(diào)查表上記錄著當天觀察到的鳥種、數(shù)量和位置。


11月24日,天壇公園,何方和市民在丹陛橋上觀看天空中飛翔的鳥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被漂亮鳥“育兒”畫面打動

 

在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區(qū)域內(nèi),不僅坐落著雄偉壯麗的古建筑,還分布著7000多株妙態(tài)千姿的古樹名木,靈動的鳥類穿梭其間,為世界遺產(chǎn)增添了勃勃生機。

 

沼澤山雀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初冬,鳥兒們在林間穿梭跳躍,干枯的樹葉發(fā)出嘩啦啦一陣聲響,長短不一的悅耳鳥鳴聲在林間回蕩。不用抬頭,何方就知道上方有一群金翅雀盤旋飛過,“它們的叫聲像小鈴鐺一樣?!?/p>

 

最初和很多觀鳥新手一樣,面對空中快速飛過的“大黑點”,何方先從大小區(qū)分,“比如麻雀,比麻雀小的鳥類只有那么幾種,熟悉后,再用灰喜鵲、烏鶇、斑鳩等大一些的鳥作為參考?!笨吹枚嗔?,她還可以根據(jù)羽毛、飛翔時的翅形、拍翅膀的節(jié)奏、平時的動作等識別鳥類,再用望遠鏡或相機鎖定確認。


烏鶇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何方的家就在天壇公園附近,以往,她常常帶著孩子爬山,觀察植物和昆蟲。去年5月的一天,她偶然間帶著孩子來到家門口的這座公園參加觀鳥活動,“兒子完全不喜歡,我卻一下子‘入坑’了?!?/p>

 

當時,她在領隊的指引下,在西門入口處看到了一只漂亮的灰頭綠啄木鳥,叼著蟲子將頭伸進小小的鳥巢中哺育鳥寶寶。望遠鏡的目鏡中,這只雄鳥背部的羽毛是耀眼奪目的嫩綠色,頭頂?shù)挠鹈珓t是鮮艷欲滴的朱紅色,“美得像一件藝術品?!焙畏剿查g被這一靈動的畫面“擊中”,她從未用這樣的視角去欣賞這座皇家園林。


灰頭綠啄木鳥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接下來的6月、7月,是鳥類的繁殖季。觀察鳥類“育兒”,讓何方對它們多了一些親近感,“鳥爸鳥媽帶著幼鳥學飛,跟我們帶娃學走路很像”。她說,親鳥(鳥類在孵化和育雛期間,相對于幼鳥,雙親被稱為“親鳥”)先叼著一只蟲子,飛到一個樹杈上鳴叫,吸引幼鳥的注意,它們用蟲子鼓勵幼鳥飛過來,得到食物。


待幼鳥羽翼豐滿,它們的羽毛往往比親鳥多一些條紋,更有利于偽裝,此時它們已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,但鳥爸和鳥媽仍會表現(xiàn)出拳拳愛心,不愿意放孩子走,叼著蟲子去追它,“都說孩子成長,父母要懂得體面地退出。但愛子心切,鳥類也不能做到完全體面?!彼锌?。

 

11月12日,法華寺街的咖啡館,何方正在繪制鳥圖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從“觀鳥小白”到“初級領隊”

 

帶著對鳥類的好奇與熱愛,短短一年,何方就從“觀鳥小白”成長為“初級領隊”。談及“進階”之路,何方說,迷上觀鳥后,她曾瘋狂熱衷于“加新”,經(jīng)常往郊區(qū)跑,記錄和拍攝沒見過的鳥,觀鳥量很快突破了100種。

 

北京的鳥類多達519種,但何方發(fā)現(xiàn),觀鳥量達到150種后,就很難再有新的發(fā)現(xiàn)。曾經(jīng)有一段時間,她外出一趟沒有看到“新鳥”,就很沮喪,和“釣魚空軍”一樣失落。

 

慢慢地,她意識到,“加新”不那么重要。那段時間,她去漢石橋實地做環(huán)志志愿者,把小鳥捧在掌心,測量它的體長、喙長、體重,“近距離觀看時,會覺得鳥類太好看了。最樸素的麻雀拿在手中,可以看到每層羽毛顏色的漸變和漂亮的斑紋?;蚁铲o在華北地區(qū)很常見,真正環(huán)志時才會注意到,它的羽毛特別光滑,頭上的絨毛像兔毛一樣柔軟。”對她來說,比起刷新觀鳥量,關注鳥類自身的特點和一年的變化更有趣。


麻雀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去年11月,何方參加了“自然之友”野鳥會的實習領隊培訓,今年6月正式轉為初級領隊。每次觀鳥的3個多小時里,她帶領鳥友從西門出發(fā),走過空場、科普園、齋宮、圜丘、丹陛橋。天壇公園多樣的植物構成了豐富的生境(是指物種或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),適宜不同取食需求的鳥類生存、棲息。


一路上,途經(jīng)落葉林和草地、針葉林和古建等,她將生境特點和有代表性的“高亮”鳥種一一道來,介紹它們在繁殖期的行為、筑巢的巢型、羽毛的特征及作用。遇到誘拍的行為,何方會與鳥友溝通,講解這一行為對鳥類的危害。

 

11月24日,天壇公園,何方正在向市民介紹鳥類羽毛的分類和作用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說到觀鳥工作的收獲和意義,何方覺得,首先是自我滿足,“在這個活動中,我特別快樂。觀鳥為我提供了一個空間,讓我打破人類的優(yōu)越感,認識到自己不過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?!痹诨顒又校胀ㄊ忻窈网B友也可能對松鼠、古樹、昆蟲產(chǎn)生興趣,“我相信,他們也會找到自己打開自然的鑰匙?!?/p>

 

參加觀鳥活動僅一個月的志愿者劉曉雨,收獲的是放松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找鳥和看鳥讓他覺得非常解壓,“原來書里和電視里的貓頭鷹,就在我們生活中。從前被忽視的美好小事物,就在我們身邊?!?/p>

 

11月24日,天壇公園,何方在帶隊的同時還進行觀測記錄,寫下當天觀測的鳥種和數(shù)量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觀鳥也是護鳥的一部分

 

頸部的羽毛是高級的灰褐色,粉黃色的腳爪牢牢地鉤住蘆葦稈,圓潤可愛的震旦鴉雀是中國的珍稀鳥種,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,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(奧森)南園的濕地中,許哲浩捕捉到了它的小巧身影。

 

震旦鴉雀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許哲浩是野鳥會的實習領隊,在他看來,中軸線上有天壇公園、景山公園、中山公園,這些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良好的公園為城市中的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所。坐落于中軸線上的正陽門等古建,是明星鳥種“北京雨燕”青睞的筑巢之地。位于北京中軸線延長線北端的奧森,同樣是觀鳥勝地。去年10月,北京發(fā)布了“五條觀鳥路線圖”,奧森和天壇等共9個觀鳥地一起入選“中軸古跡,鳥類鄰居”城區(qū)公園及中軸線觀鳥路線。


11月22日,奧林匹克森林公園,許哲浩站在晨光中觀察天上飛過的鳥群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“奧森既有林鳥,也有水鳥?!彼f,在南園大片的湖泊和濕地,鳥友可以觀賞到震旦鴉雀、東方大葦鶯等依靠蘆葦而生的鳥類。


許哲浩覺得,作為觀鳥“小分隊”的領隊,專業(yè)知識過硬,要給公眾提供專業(yè)、詳細的講解,人家才會愿意來參加活動,從而潛移默化地了解護鳥知識,“我的經(jīng)驗是,多實踐很重要。外出看鳥和看鳥類圖鑒有很大差別?!庇捎诔3E芤巴饪带B,他對于哪個月份可以看到哪些鳥種了然于心。

 

11月17日,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,許哲浩和其他志愿者參加實戰(zhàn)培訓,跟隨老師一起進行鳥調(diào)。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


觀鳥活動中,鳥友不僅進行鳥類調(diào)查,也觀察鳥類棲息地的變化,“比如,如果公園砍掉了一些灌木,哪些鳥會相應消失,這些記錄將為公園營造生境提供支撐?!彼f,從這個意義上講,觀鳥也是護鳥的一部分。

 

新京報記者 張璐

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